上海市食品研究所与泰坦科技(Titan)达成贝类毒素标准品战略合作
2015-04-21

2015年4月16日,泰坦科技副总裁周晓伟先生应邀出席上海市食品所关于贝类毒素标准品相关事宜的讨论会议,并参观食品所的样品分析实验室。作为食品所的科研物资总服务商,泰坦科技针对海洋食品安全中的贝类毒素的检测提供了解决方案,并受到食品所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泰坦科技发布贝类毒素(甲藻毒素)标准品

贝类毒素其实是甲藻毒素,因容易在以海藻为食的贝类海产品中富集而被称为贝类毒素。近年来,食用贝类毒素中毒事件频发:

1.从2010年5月15日起,粤港澳陆续发生逾60例“毒带子”中毒事件,最终鉴定为贝类毒素中毒;2012年11月7日 – 香港进口的一批来自澳洲生产的活紫贻贝,验出麻痹性贝类毒素

2.浙江紫贻贝毒倒宁德100多人:2011年5月25日至30日,福建宁德市发生食用紫贻贝中毒事件,共有168位疑似食用淡菜中毒者入院治疗,中毒症状主要是呕吐和腹泻, 疑似“腹泻性贝毒”中毒。

雪卡毒素中毒事件:

1.2006年广东雪卡毒素中毒人数就达数百人,汕头、深圳等地均发生过大规模中毒事件。其罪魁祸首是广东人喜欢食用容易遭受雪卡毒素污染的深海热带鱼类,如老虎斑、东星斑、西星斑、杉斑、苏眉等石斑鱼和鲈鱼等。

2.2012年4月,香港出现进食海鱼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

 

赤潮毒素的源头是有毒甲藻,甲藻(Dinoflagellate)又称双鞭毛藻,个体通常约几十微米大小,为海洋低等单细胞藻类,起源于15-14亿年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为海洋第二大浮游植物。全世界已记录的约有130个属,代表种约有1200多种,是赤潮生物中最主要的门类,大部分种属分布于热带海洋。

 

赤潮(甲藻)毒素为非蛋白质有机小分子化合物,一般具有热稳定性, 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中毒。按中毒症状和毒素来源不同,甲藻毒素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全球范围内DSP的分布

 

(摘自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网页)


目前已有13个国家或组织制定了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范围从16~200(OA)μg/100g。

(1)其中美国FDA、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为20μg/100g;

(2)欧盟、德国、葡萄牙、爱尔兰、英国制定DSP(主要指OA)为16μg/100g;

(3)而日本规定了紫贻贝和扇贝中肠腺的标准分别为120μg/100g、200μg/100g;

(4)澳大利亚和德国规定贝类肝胰腺的标准为40μg/100g。

我国也对海产品中贝类毒素进行了限量:

(1)农业部2001-09-03发布2001-10-01实施的行业标准NY5073-2001《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规定DSP不得检出(贝类);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2001年曾经发布了《无公害水产品的安全要求》,规定PSP含量 ≼ 80 pg/100g,DSP含量 ≼ 60 pg/100g ;

(3)2002年国家海洋局发布海洋生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规定,DSP含量≼ 200mg/kg。

但我国尚未制定水产品中DSP国家限量标准。

 

而作为检测DSP的关键试剂“大田软海绵酸标准品”,因技术原因,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海洋研究所垄断,非常昂贵,每毫克的价格要接近1.2万人民币。

泰坦科技化学品产品团队联合国内海洋学,生物发酵学,化学分析学三个顶尖实验室,立项攻克难关,从Prorocentrum属甲藻中分离出Okadaic Acid并成功实现量产,针对海洋食品安全中的贝类毒素检测提供标准品依据和相关技术服务,为我国食品安全事业添砖加瓦。

 

Prorocentrum lima 的实验室规模培养

 

大田软海绵酸 (OA) 的1H-NMR图谱

 

软海绵酸 (OA) 分子式

 

最后,泰坦科技软海绵酸(OA)产品已经上市, 【探索平台】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