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这条路需要热爱与专注
(一) 同时获得卓越奖及创新奖的牛人
人物档案:
姓名:商明
学校: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导师:余金权教授(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 教授/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研究领域:金属有机化学
主导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名称:铜参与的惰性C-H键活化反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商明在美国的实验室
商明于2006年进入复旦大学攻读学士学位,2011年进入中科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开始了自己的博士生涯。他是此次获得奖项及奖金最多的科研精英,凭借一篇《J. Am. Chem. Soc.》和一篇《Angew. Chem. Int. Ed.》分别获得了卓越奖和创新奖,共计奖金13000元。我们联系到他的时候,他正在美国专心做科学研究,是个话不多的青年,也许正是这一份专注才使他在短短4年的科研生涯中发表了两篇《J. Am. Chem. Soc.》、一篇《Angew. Chem. Int. Ed.》以及两篇《Org. Lett.》。
商明目前为止发表的文章列表:
期望合作领域:金属催化剂
(一) 秀外慧中的女将精英
人物档案:
姓名:袁月
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实验室:电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期间)
导师:梁高林教授
研究领域:分子影像及药物设计
袁月博士毕业时在实验室留影
袁月于2009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春应化所联合培养,后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系攻读博士,并任助理研究员。硕博期间共发表8篇文章,其中有3篇文章影响因子在10以上,作为化学领域为数不多的女生之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让人钦佩。
袁月目前为止发表的文章列表:
期望合作领域:尖端分子成像仪器,临床药物开发
(三)创新团队中的佼佼者
人物档案:
姓名:侯慧林
学校:太原理工大学&宁波工程学院联合培养
实验室:宁波工程学院微纳米器件创新团队
导师:杨为佑教授
研究领域:半导体介孔纳米纤维光催化/光电催化
侯慧林所在实验室:宁波工程学院微纳米器件创新团队
侯慧林于2009年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太原理工大学,后由宁波工程学院与太原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期间在顶级化学期刊《J AM CHEM SOC》上发表一篇文章《General Strategy for Fabricating Thoroughly Mesoporous Nanofibers》,并发表专利一篇《一种全介孔纳米纤维材料的通用制备方法》。现在还担任宁波工程学院材料学院的讲师,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对于科研这条路,他有自己的话要说:
2010年作为校联合培养硕士生,加入宁波工程学院微纳米器件与创新团队,师从杨为佑研究员,五年的时间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同时也取得了一点点研究成果,对于做科研,首先我一直把他当成一种自己毕生的事业,而论文又是这个事业的起点,发表高质量的论文是我们做为科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基础。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我们首先得不断保持对于知识,对于阅读、精读文献如饥似渴的状态,寻找研究的突破口,实施大量实验去验证自己的学术观点。以上是自己硕博期间的一点点感想,也希望自己在新的研究道路上不断有新的体会和认识。
期望合作领域:静电纺丝、光催化、光电催化
在科研这条道路上,首先是热爱,然后是专注,不以完成任务、发表论文为最终目的,就像本期的学术精英们给我们的启示一样,成绩自然会一点点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