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参加"阿达玛斯"学术论文奖的科研精英们(五)
2015-08-27

(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殿峰

人物档案:

姓名:陈殿峰

导师:龚流柱教授

学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研究领域:不对称催化

 

 

陈殿峰博士毕业时实验室留影

 

陈殿峰今年顺利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师从龚流柱教授,他此次参加“阿达玛斯”学术论文奖,凭借一篇发表在《Angew.Chem. Int.Ed.》上的文章,获得了创新奖。陈殿峰2010年从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毕业,随后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过项目《生物活性分子导向的手性氮杂环骨架的立体选择性合成》。现在已经博士毕业的他,对于科研之路,有了更丰富的感想,他告诉我们做科研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锤炼自己特有的科研思维,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这也是一种钻研的精神。

 

期望合作领域:药物研发

 

(二)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盼

人物档案:

姓名:李盼

导师:李福伟研究员

学校: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实验室: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OSSO)

研究领域:苯炔化学,自由基化学

 

李盼所在的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福伟研究员(第一排左起第四位)团队成员

 

博士的时候,接到的研究方向实验室没有积累,自己无所适从怎么办?这就是本届“阿达玛斯”学术论文奖优秀奖获得者李盼在刚进入博士攻读的时候遇到的难题。他告诉我们硕士的时候,老师教会了他怎样做科研。博士的时候,老师给了自由基的方向,基本上他靠自己做科研(实验室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感觉现实不像以前想象的好,开始的两年自己都不知道做什么,但他始终坚持,最后终于申请到了美国的博后。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把科研当成自己的兴趣,也唯有这样才能坚持下来。做实验一定要认真、严谨,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在此他也曾此次机会,感谢他的硕士导师史峰教授和博士导师李福伟研究员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李盼(第二排左起第一个)和他的妻子赵静静(第一排左起第二个)也是我们此次论文奖的“夫妻档”得主,两人都在兰州化物所攻读博士,我们也真诚的祝愿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双双取得好的成绩。

 

李盼目前为止发表的文章列表:

 

期望合作领域:苯炔化学,自由基化学,碳氢键功能化

 

(三)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王璐

人物档案:

姓名:王璐

导师:王智刚教授

学校: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

研究领域:天然产物全合成/PET显影试剂药物合成

 

 

王璐在实验室

 

从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到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从美国麻省总医院放射科到哈佛医学院放射研究院。王璐在国内外均拥有比较丰富的科研经历,他也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拥有浓厚的兴趣,参与过项目《基于高价碘的放射性同位素18F标记有机生物活性分子及其影像学研究》,同时,发表过以下论文:

 

对于如何在枯燥的科研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取得自己希望的成绩,他只有一句话:心态平和,坚持初心。

 

期望合作领域:放射性氟化学标记及PET影像学

 

(四)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尹志刚

人物档案:

姓名:尹志刚

导师:郑庆东研究员

学校: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实验室:结构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领域:新能源材料与光电信息器件、表界面科学

 

尹志刚助理研究员在实验室

 

尹志刚2008年7月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2011年3月毕业于福州大学获硕士学位,2011年4月进入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至今,担任助理研究员,同时,于2014年在职攻读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博士学位。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新型核壳结构氧化铜/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合成与锂电池应用)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半导体氧化物界面薄膜的设计制备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还参与过国家973计划等课题研究。面对如此丰富的经历,他的一些感受或许可以勉励同样在边工作边攻读博士的同仁们一些启迪:

 

从事光电材料研究已近八年,感谢一路陪伴我成长的良师益友们。科研常让我在前沿与经典中迷失,在完美与缺陷内纠结,也让我在孤独与热闹间徘徊,而最终让我在痛苦和喜悦的集结中砥砺前行。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希望和大家一起探求真知,传承创新之魂,传播科学之美。

 

期望合作领域:光电功能材料与新能源器件